那一場訪問,被后世稱為破冰之旅。
第一夫人的大紅衣,國禮武夷大紅袍,宛如黎明前的曙光,融化了經(jīng)年的霜雪,為兩國外交史留下了一抹不朽的亮色。
然而,對尋常茶客來說,動輒數(shù)萬的九龍窠母樹大紅袍,可望而不可即,他們心中的那一抹紅,更多暈染自海堤紅罐大紅袍——“老百姓喝得起的”大紅袍。
漫步武夷靈秀山水之間,與天地對話,精挑細(xì)選核心景區(qū)大紅袍茶樹,摸清每一片茶葉的脾性,尋找最香醇的拼配可能。
采摘-曬青-做青-炒青-揉捻-烘焙-揀剔-勻堆-復(fù)焙。
唯有最傳統(tǒng)的武夷巖茶制作工藝,方能鎖住大紅袍最原始的巖韻,再輔以海堤27道獨特的精制工藝,成就幾代華僑魂牽夢繞的思鄉(xiāng)之味。
有人說,海堤紅罐大紅袍是“紅顏”——老茶客心中永遠(yuǎn)的知己;也有人說海堤紅罐承載了世界各地老華僑對故鄉(xiāng)的記憶,是中國大紅袍的“代言人”。
半個多世紀(jì)的發(fā)展,海堤人躬耕不輟,為的就是將“海堤”打造成中國乃至世界茶葉的標(biāo)桿與典范?!昂5膛拼蠹t袍”也成了中國茶在世界上的金字招牌。為中茶廈門公司系列小包裝茶成為國內(nèi)外暢銷半世紀(jì)的名牌產(chǎn)品打下了堅實的基礎(chǔ)。
但是,“海堤大紅袍”也并非未遭遇過任何變故與劫難,她也曾經(jīng)歷過一段辛酸往事。
“大紅袍”因為狀元給茶樹披上紅袍得名,卻也因為這個典故經(jīng)歷了驚心動魄的存歿考驗。在六、七十年代,“大紅袍”之名由于與“中狀元,加紅袍”這一“四舊”有關(guān),曾被斥為“封、資、修”,生長于九龍窠的巖茶“大紅袍”差點被全部鏟除,而后來,以更名“大紅梅”、“大紅巖”作掩護,順利地過了“破四舊”這一關(guān)。
而最早的品牌茶“海堤大紅袍”成為了這一歷史真實記錄者。期間,“大紅袍”被迫更名“大紅梅”后,喜愛武夷巖茶的海外華僑驚奇地發(fā)現(xiàn)原本天天喝的“海堤大紅袍”居然找不到了,銷售中的“海堤紅罐子”卻換成了“大紅梅”——“大紅梅”與“大紅袍”究竟有什么關(guān)系?熟悉的“大紅袍”又去了哪里?當(dāng)時,許多僑胞托人四處打聽“大紅袍”的“下落”。最后,不少海外僑胞提出要把“大紅梅”更改過來,盡量減少大紅袍更名后所產(chǎn)生的誤解。
這時,一部電影的名字提醒了中茶廈門公司,那就是《紅巖》。紅巖是歌頌江姐這位革命英雄的,把大紅袍改名為“大紅巖”更接近“大紅袍”的特點,畢竟“大紅袍”是武夷巖茶,與“巖”關(guān)系密切,而且武夷山的巖石屬丹霞地貌,土壤大都呈“紅”色,此外,叫“大紅巖”革命味道更濃郁。于是,“海堤大紅袍”又有了新名字——“大紅巖”。
最后在許多華僑的努力下,“海堤大紅袍”終于又實至名歸,換回原來的姓名。至今中茶廈門公司留存的歷史產(chǎn)品中還留有一罐以“大紅巖”為名的海堤“紅罐”AT103。這個有些古舊的“紅罐”既講述了一段不可復(fù)制的歷史,也珍藏著海外僑胞對祖國的一片赤膽,以及對中茶廈門的畢生喜愛。
茶客們?nèi)猿两趯5碳t罐大紅袍的難舍追憶中,不曾想,在母樹大紅袍的國禮榮光蔭蔽42年后,武夷大紅袍厚積薄發(fā),在2014年APEC會議上,再次躋身國禮之列,為21國首腦和工商領(lǐng)袖所品鑒、贊譽,以中茶海堤之名重登世界舞臺。
2019年,在中茶70周年華誕之際,海堤茶葉推出紅罐大紅袍(70周年珍藏版)——由中茶廈門公司專業(yè)茶師團隊精心研制而成,將半個多世紀(jì)的“海堤”實力,濃縮于紅罐之中,以大國之禮,承百年之韻。
AT103大紅袍
被老廈門人親切地稱為“紅罐”的這款茶葉,面世于1960年,至今仍然是很多人心中“大紅袍”的代表,這一抹傳統(tǒng)的中國紅,也成為老廈門人成長記憶中的一部分,成了老華僑緩解鄉(xiāng)愁的良方。
“海堤”經(jīng)過半個多世紀(jì)的發(fā)展,用獨特的海堤烘焙、拼配工藝,保持著“紅罐”的品質(zhì)、口感,將這抹屬于廈門的獨特紅色一直傳承下去,傳播出去。
大紅袍(70周年珍藏版)
2019年,恰逢新中國成立70周年,中茶成立70周年,“海堤”向時代致敬,升級產(chǎn)品原料,提升制作工藝,將這份珍藏版的禮物,回饋給消費者,
半個多世紀(jì)的“海堤”實力,濃縮于一罐產(chǎn)品,具有無可替代的品鑒、傳承價值。
品味海堤大紅袍,見證時光流轉(zhuǎn),見證匠心堅守